正值春招时段,记者在多个招聘平台上看到,一些企业将30岁作为招聘年龄上限。这也让不少求职者感叹,“职场的35岁中年危机提前了。”越来越多的职场人都会在30岁左右感到“年龄焦虑”——担心在现有岗位面临淘汰危机,再就业时因为“大龄”再次受阻。在受访专家看来,人口红利趋减、老龄化加剧的背景下,对招聘设置“年龄门槛”不利于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同时,也损害了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工人日报) 从最近反馈的信息看,劳务市场招聘的年龄门槛,隐隐还有继续下探之势。不少企业对于年过30的求职者,一脸嫌弃、一概不收……这种极不友好的招聘标准,恶意满满,真实而扎心。
一些企业将30岁作为招聘年龄上限,也许各有各的理由。但从劳动力市场整体的供需格局来看,此类做法是存在逻辑硬伤的。我们知道,年轻人若是研究生毕业大致已在25岁左右,从菜鸟新人成长为职场中坚,中间数年的升级打怪是免不了的。一晃到了30岁,蓦然发现,跳槽再就业却因“超龄”而无人问津——招聘以30岁为限,于个体劳动者而言,这实在过于残酷;而对于人力市场来说,这又未免太过奢侈了。
当然,当下以30岁为上限卡招聘,还不是职场的主流做法。梳理相关职位类型,其实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其一,是工兵型、通用型岗位,比如说行政助理之类,其典型特征是,专业壁垒低、可替代性强,标准化程度高同时杂事多,故而自然倾向于选择年轻、低成本的雇员;其二,则是那些知识快速变化、需要常变常新与高强度精力投入的岗位,典型如“码农”,老鸟换巢“再就业”通常是玩不过新人的……所谓年龄歧视,说到底,仍是企业利益最大化的算计。
有些工作,得益于经验积累、资源拓展以及口碑积累,越老越值钱。还有一些工种,则是恰好与之相反。可无论如何,满30岁概不录用,总归是有悖市场规律、有违法律精神的。反对招聘中越来越低的年龄门槛、越来越明目张胆的年龄歧视,既是为了维护劳动者平等就业的权利,更是旨在推动企业形成理性、正确的用工观,一视同仁、公平竞争、开放选择,这对于劳动力资源供需两端高水平的适配,对于实现人力成本稳定、维持经济比较优势,至关重要。
在人口红利退潮的大背景下,劳动市场的每一个有效参与者,都理应得到充分珍视和兑现自我价值的公允机会。劳务市场招聘的年龄门槛越来越低,逆势而为、毫无道理,最终只会作茧自缚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