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制造业是国之重器,是国家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装备制造业的重要板块,2012-2022年,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国内市场满足率从2012年的不到90%提高到目前的96%以上,挖掘机、起重机、装载机等主要产品产量居全球第一。
我国已形成22大类工程机械产品,成为产品类别和品种最齐全的国家之一。目前,已在江苏、湖南、山东、广西等地形成了一批规模效应明显、产业链带动性强的工程机械产业集群。
根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发布的2022年工程机械行业主要产品销售快报来看,国内销量总体出现饱和态势,而在国际市场中低领域,基本保持了稳定的出口量。据专业人士分析,未来工程机械行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将加速行业转型。与外国中高端竞品相比,我国工程机械行业整体的自动化水平较低,依旧遵循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循规蹈矩的布局发展;企业在产品信息化系统、整合优化制造执行系统、经营管理系统方面更新速度稍慢,导致与国外竞品设备对标中在智能化领域屡遭挫折。
国内工程机械行业中有一半的企业,已具备了智能化制造的意识,但大多仍停留在研究和观望阶段。而在已进行了智能化改造的企业当中,大部分只完成了智能化制造的单项覆盖,尚处在全车间智能化改造的过渡期中,只有头部企业正处于智能化制造技术的突破时期,其中三一重工、徐工等头部企业,其智能化建设已经走在了行业前列。
工程机械行业与“数字领航”
根据工信部公示2022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名单,在今年首次提出的“数字领航”方向,共有8家装备制造企业入选,其中就包括中联重科和三一重工。
早在2019年,中联重科成功研发了5G远程遥控挖掘机,利用5G高速率、大宽带、低时延的特性,实现了远程操控挖掘机。中联重科在5G技术与工程机械设备融合方面,5G远程操控挖掘机械、塔机、泵车等多款设备都获得用户的好评。
镂空臂架技术、碳纤维砼管、人机语音交互等智能化功能、塔机ETI智控系统,等等,一系列前沿技术不胜枚举,非常符合中联重科低调务实的气质以及科研院所孵化而来的雄厚的研发实力。
而在新能源技术的运用方面,中联重科一直走在行业前列。中联重科的纯电动汽车起重机,除了采用新能源技术外,通过融入了机器视觉、人工智能和5G通讯技术,让它成为了“有眼睛、会思考”的起重机,可以实现一键吊装等智能化功能,让“小白人士”也可以进行吊装作业。
三一集团近年来抱着"要么翻身,要么翻船"的决心和魄力,坚定不移地推动数智化转型,依托树根互联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构建了“智能产品”、“智能制造”、“智能运营”三类智能场景,以数智化重构并驱动业务发展,提升企业整体数智化能力与核心竞争力。
作为公司第一大战略,三一集团的数智化战略可概括为“1+5”:“1”指一把手躬身入局,“5”代表转型的五个抓手——电动化智能化、流程四化、八大软件应用、数据采集应用、灯塔工厂。
其中,“灯塔工厂”方面,三一集团已成功诞生了全球重工行业仅有的两家世界灯塔工厂:北京桩机工厂、长沙18号厂房,以及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首座海外“灯塔工厂”——印尼工厂,不断输出中国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新技术、新实践与新经验。
展望2023,能否延续行业高增长态势?
众所周知,工程机械是一个典型的周期性行业,一旦出现经济复苏的信号,工程机械公司是有很强的业绩增长预期的,与经济周期紧密相连。
从全球需求来看,工程机械行业的高增长正在放缓,短期来看并不乐观。全球工程机械市场总量在2019年达到历史上的顶峰。2019年,中国市场占24%,仅次于北美。2020年,全球主要市场仅中国在上升,其他国家市场回落,价值占比超过30%。从增速来看,我国工程机械设备保有量自2010年的447万台增长到2020年的830~899万台,增长率3.44%,结合近年数据来看的话,增速有明显放缓的趋势。
原因很简单,因为其本质上工程机械的需求和两个因素相关:一个是自身设备的更新周期,另一个是经济周期尤其是基建、房地产等投资周期。以挖掘机为例,由于2008-2011年大规模刺激经济,土木工程海量增加直接带动工程机械需求迎来爆发性增长。挖掘机从2008年的不到8万台大幅增长至2011年的17万台以上。后来政策转向,工程机械需求一路下滑,至2015年挖掘机全国销量仅5万台,较2011年下滑70%。但在2016年,新一轮政策刺激叠加设备的更新换代需求,工程机械行业又开始爆发式增长,2020年的销量已经涨到了32万台以上。
2023年市场环境又开始有了新的变化,不管是基建还是房地产的投资,相对来说都有比较大的下行压力。一方面基建受制于地方债务的约束,再加上本身规模已经相当庞大和完善,增量市场非常有限;另一方面房地产市场已经进入“白银”时代,逐步开始向“黑铁”时代挺进,未来新房施工需求整体来看是相对萎缩的,所以结合两大市场现状来看,工程机械行业和大多数周期性行业一样正在迈向夕阳产业,只不过是这个夕阳什么时候到来的问题。
但仔细研究你会发现,从供给来看,工程机械和其他行业相比较,是有一定的“护城河”。首先工程机械并不像光刻机类大型专用设备,极度依赖少数B端客户,相对来说其客户分布比较分散,这就使具有品牌效应企业在行业下行周期仍然活得很滋润,提升自己产品在行业占有率;其次工程机械属于大型工业制造业,虽然技术含量没有光刻机类高新技术企业高,但对成本控制、流程管理和规模效应要求比较高,有利于头部企业,也有利于企业参与海外市场。
随着中国自主创新之路越走越远,国内的很多机械设备公司已经开始具有挑战国际巨头的能力。在工程机械领域,三一重工、徐工机械等国内主机厂市占率不断提升,已经在逐步取代卡特彼勒、小松等欧美日主机厂商的市场地位。包括恒立液压、艾迪精密等公司也在逐步挑战KYB、川崎重工、力士乐等传统国际巨头。
国内的优势主要两点:一是国内有着最齐全的产业链配套优势。我国工程机械种类繁多,是全球工程机械产品类别、产品品种最齐全的国家之一,拥有20大类,109组,450种机型,1090个系列,上万个型号的产品设备。二是国内工程师红利。在过去十年,中国累计毕业近7000万的大学毕业生,500万以上的研究生。截至2020年,中国的R&D人员(研发与试验发展人员)的数量世界第一,相关的经费投入世界第二,专利排名世界第二。但海外业务占比还很低,90%业绩支撑都来源于国内业务,如果未来中企能在国际市场抢夺海外企业份额的话,将会有望打破行业周期魔咒。
综合来说,工程机械行业在大周期行业中属于供需格局相对较好的行业。一方面需求稳中有增,尤其是海外市场。另一方面供给端也有一定的护城河。